一个更好的大明。”
“昔日汉朝时,文景之治,青史留名。”
“爹是一个平民出身,手中沾染了不知多少人的鲜血,手中也不知道宰了多少贪官污吏!”
“文帝那种千古一帝,爹是没有办法成就了。”
“但你可以。爹希望你以后以文帝为标榜,成为我大明的文帝,恩泽天下,恩泽万民,与民同休,与民更始。”
“这,就是爹对你最大的期望啊。”
朱元璋说这话时,眼神中充满了对朱标的期待与信任,双手紧紧地握住朱标的肩膀。
“儿子……”
朱标目光坚定,直视着朱元璋,语气极为郑重地回道:“一定不会让爹失望。”
此刻的他,站得笔直。
仿佛将所有的决心都凝聚在这一句话中,周身散发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气场。
朱元璋看着朱标这副模样,脸上瞬间绽放出爽朗的笑容,随后他伸出宽厚的手掌,连连拍着朱标的肩膀,发出欣慰的笑声,说道:“哈哈,爹相信你。”
他的手掌拍在朱标肩膀上,带着十足的力量,却又满含慈爱,每一下都似在传递着信任与鼓励。
在这奉天殿内。
阳光透过琉璃瓦的缝隙,洒下一道道明亮的光线,映照出这父子二人的身影。
对于朱标而言,身处太子之位,肩头承担着沉重的责任。
平日里,他需周旋于朝堂之上,处理各类军政事务,平衡各方势力。
在众多复杂的国政面前,他从未有过丝毫懈怠,凭借着自身卓越的军政才能,将诸多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。
大臣们汇报政务时,他总能迅速抓住关键,做出合理的决策,军事调度上,他也展现出非凡的谋略,为大明的稳定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。
朱标!的确从未让朱元璋失望过。
“爹。”
朱标微微眯起双眼,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,带着一丝了然,轻声问道:“辽东将定,之所以将大军留在辽东镇守,不仅仅是为了安定辽东吧。”
其实早在之前唐铎与兵部上奏是否传召将领回朝时,朱标心思敏锐,便已隐隐察觉到其中深意。
“坐。”
朱元璋脸上笑意未减,略微一动,直接坐在了这大殿的阶梯之上,他目光温和地看向朱标,眼神中满是慈爱与亲近,仿佛此刻他们并非身处威严的朝堂,而是在寻常的家中。
朱标见状,也没有任何拘谨,与自己父亲相处毫无隔阂,像寻常父子一样,自然地坐在了朱元璋的身边。
“光复辽东,除了夺回本属我汉家的疆土外。”
朱元璋微微挺直脊背,目光变得深邃而坚定,缓缓开口道:“更关键的还是拔除北元一颗随时要刺向我大明的利刃。”
说着,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寒光,仿佛那北元的威胁近在眼前。
“如今这一柄悬于头顶的利刃已经解决了,接下来自然是要对付这悬空利刃的罪魁祸首了。”
提及辽东,朱元璋的眼中瞬间闪过一道厉色,那是长期身处权力巅峰、面对敌人时所独有的狠厉。
朱标自然明白,父亲口中那罪魁祸首,不言而喻,正是北元。
北元势力一直盘踞在北方,对大明虎视眈眈,多年来侵扰边境,给百姓带来诸多苦难,也让大明时刻处于紧张的防御状态。
“看来爹是准备辽东彻底安定后,便剑指北元了。”
朱标嘴角上扬,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,轻声说道。
他对父亲的战略意图已然心领神会,并且深知这是关乎大明未来国运的重要决策。
“辽东是头顶悬剑。”
朱元璋重重地点了点头,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:“北元才是真正的大敌。不将他们彻底打残,咱睡不着啊。”
“不将他们彻底打废,咱怎么能让你安安心心的掌国啊。”
说到此处!
朱元璋大笑了一声,那笑声爽朗而豪迈,在奉天殿内久久回荡,尽显一代帝王的霸气。
“儿子能做的就是绝不会让爹失望。”
朱标再次郑重表态。尽管朱元璋话语之中满是帝王的霸气,可朱标却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浓厚父子之情。
自己父亲所做的一切,皆是为了大明,更是为了自己能够顺利接掌江山。千言万语在心头涌动,除了感动之外,更有着一种难言的责任落在了朱标的身上。
……
(本章完)
第116章 封朱应【大宁边军指挥使】!朱元璋(4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